联系方式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东城科技园同辉路北
电话:13929201935
传真:0769-2863 3306

行业新闻
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聚焦两会|寻新求质,动力电池循环产业将迎来市场爆发期

发布日期:2024-03-07
信息摘要:
今年两会期间,不少全国人大代表再度将视角聚焦在打造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闭环、推动动力电池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上。随着第一批投入市场的动力电池“退役潮”即将到来,如何高效地进行动力电池回收,也成为行业关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逐年上升、储能行业快速发展,带动动力电池产能迅猛增长。今年两会期间,不少全国人大代表再度将视角聚焦在打造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闭环、推动动力电池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上。随着第一批投入市场的动力电池“退役潮”即将到来,如何高效地进行动力电池回收,也成为行业关注的新课题。

按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平均使用寿命测算,国内早期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陆续进入报废期,预计未来动力电池将迎来大规模退役潮。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预计,2023年我国废旧电池退役量将超过58万吨。2025年我国需要回收的废旧动力电池容量预计将达到137.4GWh(96万吨)。

3de433d1059ba9795367b530cb3cd85f.png

虽然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在国家的重点支持下,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不足依旧存在。首先,产业布局迫在眉睫。我国电池原料金属资源禀赋不佳,对外依存度较高。以锂为例,绝大多数盐湖锂资源分布在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地区,开发受到环境影响和技术壁垒制约,这使得我国锂产能有限,对进口有着很高的依赖。因此,由于上游锂资源短缺、中下游受各国政策影响,供需错配严重导致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探索动力电池回收新技术、加速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布局的需求渐显迫切。

其次,行业管理犹存乱象。据天眼查APP显示,国内动力电池相关回收企业注册超过4万家,但是工信部公示的符合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白名单企业有156家。这就意味着,目前大部分的动力电池回收料正在被非正规市场分流,无法流向合规企业,这就意味着电池的流向管理存在较大难度。

另一方面,废旧动力电池是一座巨大的“城市矿山”,但如果处置不当也是一座危险的“火山”。目前市场上,作业过程不规范、不环保、不安全的回收“小作坊”的大量存在,不仅给自然环境带来巨大隐患,也给行业良性发展构成了威胁。报废后的动力电池,如处理处置不当,其所含的六氟磷酸锂、碳酸酯类有机物以及镍、钴等重金属残留物必然会对环境构成严重的污染。

针对这些问题,代表委员们建言,积极扶持壮大具有电池回收利用资质的市场主体,通过专项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建立电池生产商、整车企业、回收企业的综合利用生态体系,形成联动。探索适合的商业模式,整合行业资源,构建覆盖面广、可持续的回收和综合利用网络。完善信息溯源平台,构建从电池生产、使用、综合利用、报废回收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溯源系统。此外,要加强行业秩序整顿,开展电池回收专项整治,推行电池梯次使用的强制性检测,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环境风险,规避重大安全事故。

种种迹象表明,结合国家实践“双碳”目标的时代背景,我国动力电池循环产业的势能正逐步转化为动能,更将迎来市场爆发期。围绕电池资产管理、定向闭环回收、梯次及再生利用等领域,退役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企业将立足中国、面向全球打造双循环闭环产业链,在绿色战略中寻“新”求“质”。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ed5443c87798dec8242bea0b2088eb45.png



联系方式:电话 0769-2863 3303 / 2868 5887   手机:139 2920 1935
传真:0769-2863 3306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宏北路碧桂园商务中心18-19楼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广东嘉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东莞沃德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聚焦两会|寻新求质,动力电池循环产业将迎来市场爆发期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逐年上升、储能行业快速发展,带动动力电池产能迅猛增长。今年两会期间,不少全国人大代表再度将视角聚焦在打造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闭环、推动动力电池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上。随着第一批投入市场的动力电池“退役潮”即将到来,如何高效地进行动力电池回收,也成为行业关注的新课题。

按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平均使用寿命测算,国内早期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陆续进入报废期,预计未来动力电池将迎来大规模退役潮。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预计,2023年我国废旧电池退役量将超过58万吨。2025年我国需要回收的废旧动力电池容量预计将达到137.4GWh(96万吨)。

3de433d1059ba9795367b530cb3cd85f.png

虽然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在国家的重点支持下,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不足依旧存在。首先,产业布局迫在眉睫。我国电池原料金属资源禀赋不佳,对外依存度较高。以锂为例,绝大多数盐湖锂资源分布在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地区,开发受到环境影响和技术壁垒制约,这使得我国锂产能有限,对进口有着很高的依赖。因此,由于上游锂资源短缺、中下游受各国政策影响,供需错配严重导致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探索动力电池回收新技术、加速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布局的需求渐显迫切。

其次,行业管理犹存乱象。据天眼查APP显示,国内动力电池相关回收企业注册超过4万家,但是工信部公示的符合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白名单企业有156家。这就意味着,目前大部分的动力电池回收料正在被非正规市场分流,无法流向合规企业,这就意味着电池的流向管理存在较大难度。

另一方面,废旧动力电池是一座巨大的“城市矿山”,但如果处置不当也是一座危险的“火山”。目前市场上,作业过程不规范、不环保、不安全的回收“小作坊”的大量存在,不仅给自然环境带来巨大隐患,也给行业良性发展构成了威胁。报废后的动力电池,如处理处置不当,其所含的六氟磷酸锂、碳酸酯类有机物以及镍、钴等重金属残留物必然会对环境构成严重的污染。

针对这些问题,代表委员们建言,积极扶持壮大具有电池回收利用资质的市场主体,通过专项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建立电池生产商、整车企业、回收企业的综合利用生态体系,形成联动。探索适合的商业模式,整合行业资源,构建覆盖面广、可持续的回收和综合利用网络。完善信息溯源平台,构建从电池生产、使用、综合利用、报废回收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溯源系统。此外,要加强行业秩序整顿,开展电池回收专项整治,推行电池梯次使用的强制性检测,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环境风险,规避重大安全事故。

种种迹象表明,结合国家实践“双碳”目标的时代背景,我国动力电池循环产业的势能正逐步转化为动能,更将迎来市场爆发期。围绕电池资产管理、定向闭环回收、梯次及再生利用等领域,退役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企业将立足中国、面向全球打造双循环闭环产业链,在绿色战略中寻“新”求“质”。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ed5443c87798dec8242bea0b2088eb45.png




广东嘉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